股票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0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连续巨震后 三大信号定后市方向

[复制链接]

司马

Rank: 7Rank: 7Rank: 7

听众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语:沪指连续两天振幅超6%,消息面上证金汇金持股名单连续曝光,但技术面上看,大盘走强缺乏动能支撑,后市能否走强还需密切关注三大信号。

       8月20日盘前利好利空消息一览

       利好:万亿资金场外徘徊静待股市建仓良机

       汇金斥资230亿受让多家金融机构A股股份

       利空:证券保证金连续四周净流出


       三大信号定A股后市方向

       万亿资金场外徘徊静待股市建仓良机


       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了7月公募基金规模数据,货币基金规模暴增8077亿份,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出现近万亿份净赎回。罕见的资金大规模迁徙令不少投资者心生疑问,这是否意味着大量基民正在逃离A股?市场情绪是否已跌至谷底?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多家基金公司后发现,近万亿份净赎回绝大多数出现在打新基金,并且赎回的主要是追求稳定收益同时有资金成本负担的机构资金。此外,前段时间分级基金密集下折也令一些以分级基金为主要产品的基金公司损失了部分份额。整体来看,普通偏股型基金赎回情况仍在合理范围内,市场情绪并没有想象那样糟糕。

       业内人士认为,从打新基金中流出的资金只有小部分流向债市,绝大部分仍然在场外徘徊,随时可能进场。目前,基金仓位普遍偏低。总体看,基金手中的弹药充足。

       大量资金流向货币基金

       最近,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公司货币基金申购突然增加很多,债券基金规模也有小幅增长,股市赚钱效应减弱使得低风险资产的配置重回投资者视野。

       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7月公募基金规模显示,截至7月底,受市场震荡变化影响,公募基金资产规模为6.88万亿元,比6月底小幅缩水2382亿元,下降3.35%。公募基金份额规模为63674亿份,比6月底增加1288亿份。不过,需要指出的是,7月证金公司向5家基金公司提供2000亿元,成立了5只新基金,为市场持续输入流动性。如果扣除这2000亿元,公募基金份额比6月底减少712亿份,整体变动较小。

       不同类型基金之间经历了罕见的资金迁徙。正如众多基金公司所反馈的一样,以货币基金为代表的现金管理产品受到巨额申购。数据显示,货币基金总规模从6月底的24093亿份猛增到7月底的32171亿份,仅仅一个月规模暴增8078亿份,增幅达33.53%,货币基金规模随之创出历史新高,占基金总规模的比重高达46.87%。事实上,自去年12月份以来,在股指频创新高,股市的赚钱效应愈发明显的情况下,货币基金规模的市场占比曾出现一路下行趋势,这一趋势在刚刚过去的7月才得以扭转。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8月以来这一现象更加明显。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货币基金规模较6月底实现翻倍,有的基金公司甚至出现了两倍左右的增幅。

       作为低风险资产典型代表的债券型基金规模也有所增长,但不如货币型基金增速明显。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截至7月底,债券型基金的总规模达3504亿份,上个月底规模为3048亿份,增长456亿份,环比增幅为14.96%。“债基增长不明显是因为很多债基都是定期开放的,不能每日申购。”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总监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在资金大幅流入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的同时,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出现了巨额赎回。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开放式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总份额为25843亿份,比6月底大幅减少6989亿份,份额缩水比例达到21.29%。Wind数据显示,7月新成立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总规模为2350亿份,如果剔除掉这部分新基金带来的规模增量,整个7月份,开放式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净赎回规模约达到9339亿份。有公募基金行业人士指出,偏股基金单月遭遇接近万亿份净赎回和接近三成的净赎回比例,在公募基金史上绝无仅有。

       值得注意的是,从这接近万亿的资金流向来看,绝大多数资金并未找到好去处,依然停留在货币基金这一类流动性较好的现金管理工具上。“主要是现在确实没有更好的投资去向,这些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理财,风险偏好比较低,但对收益也有一定要求。债市下半年收益水平不太高,跟打新完全不能比。一旦股市企稳,IPO重启,这些资金马上就会回去。”上述固定收益投资总监表示,这些资金不会在固收产品中长期停留,随时都有重新回到股市的可能性。

       IPO暂停致打新基金失血近万亿资金从偏股型基金中撤离,并不意味着基民已经对市场失去信心。通过对多家基金公司进行求证,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天量赎回的来源主要是打新基金。

       打新基金主要成长于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牛市中。2014年6月,证监会重启IPO,叠加牛市赚钱效应,资本市场迅速掀起一股“打新”热,而网下打新又以公募为首,尤其是今年以来,打新基金产品规模急剧膨胀。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打新基金净值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超过60只,更有4只基金规模突破150亿元大关。其中,工银绝对收益规模高达160.71亿元,紧随其后的招商丰泰规模达到157.76亿元,这两只基金连续两个季度成为规模最大的打新基金。西部利得成长精选和中海积极规模也分别达到153.77亿元和150.7亿元。另外,有19只基金净值规模在120亿元到150亿元之间。根据民生证券研究员闻群的测算,2015年4月份以前用于申购新股的公募资金在1000亿元以内,4月份在3000亿元左右,5月份增长到5000亿元左右,6月份膨胀到1.3万亿元左右。

       打新基金这一罕见的低风险高收益产品并未走红太久。7月初,为了稳住持续下跌后陷入流动性危机的A股市场,监管层决定暂停新股发行,这让以新股申购为主要盈利来源的打新基金遭遇当头一棒。以混合型基金为主体的打新基金规模急剧缩水。据记者了解,打新基金的赎回比例普遍在六至七成,不少基金公司打新基金甚至被赎光,赎回的主要是机构客户。

       “我们公司打新基金规模之前有几百亿,现在还剩下一两百亿。IPO暂停,机构客户走得差不多了。”一家曾凭借打新基金迅速做大规模的中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剩下的打新基金目前以投资债券为主,其他普通的偏股型基金赎回并不明显。另一家北京的基金公司营销策划部负责人也表示,该公司之前150亿左右的打新基金现在只剩下约50亿。“很多机构都是放杠杆来的,因为收益可以放大五六倍,散户其实不多。如今打新停了,机构肯定要走,他们借来的资金都是有成本的。”这一说法在其他几家打新基金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处也得到印证。

       除了打新资金撤出,7月份出现的分级基金大规模下折潮也使得股票型基金份额缩水。另外,出于获利了结或止损需要,前期大跌中少数非打新的偏股基金也遭遇明显净赎回。“我们公司上个月赎回比较多的主要是前期涨幅已经比较大、比较受关注的基金,其他基金净赎回不超过10%。”据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内部人士透露,近期市场一涨就有申购资金涌入,整体来看,非打新的偏股基金申赎在合理范围内。深圳另一家大跌前业绩十分剽悍的基金公司则反映,近期已经出现了净申购。

       投资者信心逐步恢复

       目前看来,市场信心已经有所恢复,但并未完全好转,近期市场表现也反映了这一点。部分公募基金经理表示,短期内没有确定性的机会,目前的市场方向仍不明朗,投资者信心需要缓慢修复,市场回归正常也需要时间。

       事实上,基金仓位依然处于低位。众禄基金研究中心仓位测算的结果显示,上周样本内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剔除QDII和指数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4.60%,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91.01%,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4.89%。

       中国证券报记者通过Wind统计后发现,近一月成立的106只新基金净值均在1元左右波动,仓位普遍较低,其中广发中证医疗、工银瑞信高铁产业等指数基金仓位比主动型基金稍高,但从净值表现来看,仓位也十分有限。五只“国家队”基金中,南方消费活力基金仓位相对更高。

       不仅基金经理相对谨慎,新基金发行也遭遇低潮,平均募集规模连续下降。招商证券[-2.63% 资金 研报]统计,8月3日至8月7日,共有18只基金公告成立,其中包括7只股票型基金、4只混合型基金、1只货币基金、1只指数基金、3只指数分级基金、1只商品型基金和1只量化多空基金,共募集规模92.7亿元,平均募集规模是5.2亿元,仅为前一周10.4亿元平均募集规模的一半。8月10日至8月14日,共有5只基金公告成立。其中,包括1只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1只货币市场基金和3只股票指数分级基金,共募集规模12.8亿元,平均募集规模仅为2.6亿元,较前一周平均募集规模再度大幅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申赎情况向来被当做市场的滞后指标甚至反向指标。比如,在这轮大调整中,就在市场出现反弹的前一日,即7月8日,基金赎回达到最高峰值。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表示,从上周投资者的行为数字看,市场情绪明显恢复,融资余额大幅增长,股指期货多头把握节奏,中证500与沪深300期货的多头力量占优。此外,公募基金仓位较低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基金手中的弹药依然很充足。(中国证券报)

       汇金斥资230亿受让多家金融机构A股股份

       8月19日,工商银行[0.00% 资金 研报]、农业银行[0.90% 资金 研报]、中国银行[1.90% 资金 研报]、建设银行[0.18% 资金 研报]、光大银行[1.42% 资金 研报]、新华保险[0.47% 资金 研报]等多家金融机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告称,接到股东中央汇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汇金公司”)通知,汇金公司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其A股股份,受让股份分别为1,013,921,700股、1,255,434,700股、1,810,024,500股、496,639,800股、629,693,300股、28,249,200股。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根据8月19日收盘价计算,汇金公司此次受让工、农、中、建四大银行股份的市值分别为46.34亿元、41.93亿元、76.02亿元、29.90亿元,本次受让四大行股份,汇金公司累计斥资194.19亿元,接近200亿元。再加上受让光大银行和新华保险两家金融机构的A股股份,其8月19日市值分别为26.70亿元、11.60亿元,汇金公司此轮合计受让金融机构股份斥资共计232.49亿元。

       有市场分析认为,汇金公司此次受让的股票份额或为此前证金公司(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买入的股票份额。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心果 +5 收起 理由
冷江阿剑 + 5 楼主分析的很好,辛苦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司马

Rank: 7Rank: 7Rank: 7

听众
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0:13 | 只看该作者
       四大行持股比例齐升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继2008年股市大跌汇金公司增持四大行股份之后,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市场操作。通过本次协议转让受让四大行股份之后,汇金公司持有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股票份额占比分别为其总股本的35.00%、40.41%、64.63%、57.31%,其中,A股持股比例分别为46.26%、44.64%、90.28%、7.22%。

       事实上,在此次受让和增持之前,汇金公司于去年底逐步在A股市场减持四大行股份,其中触及披露义务的已于今年5月26日在港交所公告,减持后汇金公司持有工行、建行A股比例分别降至45.89%、2.14%。《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后发现,截至目前,本年度内,汇金“一减一增”操作,使其持有工行、建行的A股比例分别增加了0.37个、5.08个百分点。

       除了四大行之外,汇金公司持有光大银行、新华保险的股份比例分别变更为23.31%、31.34%,其中持有A股股份分别为27.33%、32.24%。

       汇金公司变身“救世主”?

       今年6月中旬以来,A股市场持续暴跌,汇金公司作为市场神秘的力量,屡屡在二级市场买入交易型开放指数基金(ETF),成为稳定股指和市场信心的重要“救世主”,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此前不完全统计,汇金公司申购蓝筹ETF金额已达约1000亿元。

       而股灾中隐现的另一支国家队主力则是证金公司。证金公司利用来自券商、再贷款、银行拆借等渠道资金直接买入上市公司股票,力挽狂澜,政府通过汇金公司和证金公司在二级市场的公开操作,向A股市场输送真金白银,从而实现“救市”的目的。

       在缓解了市场恐慌情绪之后,7月下旬,上证综指逐步止跌,尽管震荡尚存,但救市成效基本显现。8月14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证金公司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汇金公司转让了一部分股票,由其长期持有。并强调,今后若干年,证金公司不会退出市场,其稳定市场的职能不变,但一般不入市操作,当市场剧烈异常波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时,仍将继续以多种形式发挥维稳作用。

       同日,汇金公司作为回应公告称,该公司自证金公司受让了部分上市公司股票。汇金公司将秉承长期投资的理念,努力实现受让资产的保值增值。

       市场对此理解为,证金公司在A股市场扮演着“护盘使者”的角色,而汇金公司在保持金融市场稳定方面发挥着长期的“救世主”作用。近日有消息称,汇金公司将于9月发行300亿元人民币债券,引发市场对其“输血”救市补充资本的联想,但随即有报道否认这一说法。

       汇金公司是由国家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根据国务院授权,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出资额为限代表国家依法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和履行出资人义务,实现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第一财经日报)

       证券保证金连续四周净流出

       尽管上周A股震荡上行,但多项数据显示,A股资金仍延续了净流出格局。但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相比前几周,上周资金流出规模显著减小,新增股票投资者数量也出现了近三周来的首度回升。有分析人士指出,A股已逐渐恢复到稳定运行的区间,连续暴涨暴跌难以再现。短期,央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举措较为明确,近期进一步降准可期。

       投保基金最新数据显示,上周(8月10日至8月14日),证券保证金净流出831亿元,这是该数据连续第四周净流出。不过从幅度上看,较前一周大幅减少了31%。而自7月20日起的四周来,证券保证金已累计净流出4262亿元。

       另据数据显示,上周证券保证金日均余额为2.94万亿,环比微增0.34%。

       同时,EPFR资金流向数据显示,8月6日-12日,全球资金当周录得8.27亿美元净流出,规模较前一周的9.84亿美元有所减小。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资金延续了净流出格局,但上周流出幅度明显减小,保证金余额也维持高位。在国内低利率的环境下,定期储蓄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均不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国内散户投资者仍很难找到除股市以外更好的投资方向。

       实际上,伴随上周A股震荡上行、成交额放大,场外投资者入市步伐也有重新加快的迹象。中国结算最新周报显示,上周新增投资者数量32.16万人,环比增加了21%,结束了连续三周的下降。同时,投资者交易活跃度也大幅回升,上周参与交易A股的投资者数量占已开立A股账户投资者数量的30.22%,较前一周的25.36%大幅攀升。

       针对震荡市的操作策略,兴业证券[-1.94% 资金 研报]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建议,非交易型投资者应秉承震荡市的底线思维,与大众情绪适度做些逆向,保持能忍受的风险敞口,在下半年震荡市的底部区域(沪指3373点-3600点)附近买入,在相对低位时保持勇敢、适度积极,而当反弹到市场再度亢奋时再优化持仓结构和比例。

       在其看来,汇率的战术性贬值打开了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从而使得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的“蜜月期”更甜蜜。

       18日,央行开展1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维持于2.5%。操作量较上周二大增1.4倍,创2014年1月底来单日最高,从而给在汇率贬值和资金外流预期下流动性趋紧的市场带来利好。

       申万宏源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央行扩大逆回购规模是为了平抑银行间趋紧的短期流动性。央行宽松货币政策方向不会改变,基础货币投放缺口仍有待降准对冲。

       李慧勇表示,随着美联储加息时点临近、美元重新进入强势和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扩大,我国资本外流压力仍将持续增加,外汇占款仍将长期受到抑制而趋势性减少。此外,就7月份信贷和M2数据而言,如果剔除救市资金导致的扰动因素,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环比实际上是明显下滑的,货币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仍然偏弱。在这样的背景下,预计近期央行将进一步通过降准等手段释放长期流动性,对冲基础货币缺口,加码支持实体经济。(上海证券报)

       打破弱平衡需看三信号

       同样是一根长阴后指数收出止跌阳线;同样是暴跌放量后量能萎缩;同样是宽幅震荡盘中下破3600点后强劲回抽。近日A股与“7·27”行情轨迹十分类似,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市场多空处于弱平衡状态,投资者判断后市应重点观察以下三项指标:一是3600点一线的实际有效支撑力度能否确认;二是热点切换是否频繁,短炒逻辑会否持续占据主导;三是量能能否不出现快速萎缩迹象。

       深V反转似“7·27

       昨日大盘低开100余点,早盘强势横盘震荡,之后快速跳水,最低时一度触及3558.38点,不过破位后指数迅速回抽,并随着行业板块陆续翻红持续上行,最终收报3794.11点,单日涨幅为1.23%。深成指涨幅高于沪综指,昨日达到2.18%,收报12960.66点;中小板、创业板走势与大盘如出一辙,收盘分别报8684.99点和2570.69点,上涨2.00%和2.66%。

       昨日大盘全天振幅达到253.05点,诸如梅雁吉祥[-6.15% 资金 研报]、山西焦化[3.62% 资金 研报]、东风科技[-9.59% 资金 研报]等近20只股票更经历跌停到涨停的“冰火二重奏”,收盘时,全部A股有2017只股票上涨,166只涨停。沪深两市成交额分别为5995.13亿元和5471.12亿元,较前一日有所萎缩。

       午后这轮“突如其来”的拉升令不少投资者想起今年7月下旬指数在连拉七根阳线过后,7月27日暴跌8.48%,创下近8年最大单日跌幅,指数从前一日收盘时的4070.91点跌至当天收盘时的3725.56点,一举吞噬7月9日以后的反弹“胜利果实”,这与本周一大盘大挫6.15%拱手交出前六日涨幅几乎如出一辙。不仅如此,7月27日和8月18日大盘都收出实体较长阴线,且均跌破数根支撑均线,次日大盘都大幅低开,盘中宽幅震荡,收盘时跌幅收窄,只是昨日大盘用一个交易日便完成了7月27日后两个交易日的反弹幅度。

       关注盘面三信号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指数还处于3600-4100点箱体的底部区域,建议投资者重点观察量能、热点、箱体下沿支撑三大指标,作为预判大势的“窗口”。

       第一,量为价先,无论是热点维系,还是财富效应的营造,都离不开资金参与,目前能够激发指数向上的最核心因素是量能,如果本周后半段两市成交额逐日萎缩,多空胶着,那么指数不排除再度向下的可能。

       第二,周二大盘“折戟”4000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证金概念和国企改革概念同时“哑火”,多方失去做多主线,市场热点重归无序轮动。因此近期能否诞生新的核心领涨板块以及持续性,都关系到股指能否突破盘整格局,而“7·27”之后市场正是受到军工、混改、电改等主题炒作支撑才得以向4000点冲击。

       第三,市场已经在3600-4100点箱体运行一个月时间,两次大阴线后的惯性下跌都基本在箱体下沿附近止跌,虽然支撑力度暂时得以显现,但屡次下探也会从技术层面上消耗掉一定的有效性,能否不在近期再次考验箱体下沿也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指数运行的趋势。

       以上三大指标的变化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多空弱平衡会不会被打破,以及市场的方向选择。市场人士短期仍建议投资者重点控制仓位,在考虑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布局那些中长期受益的主题品种,以及业绩改善预期强、估值安全边际较高的白马品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爵★★★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听众
1
板凳
发表于 2015-8-20 10:3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9最佳指标

QQ|站点首页|手机版|小黑屋|帮助中心|桂ICP备14001964号

GMT+8, 2024-6-1 17:21 , Processed in 0.14987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