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8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0年前国人是怎么旅游的?

[复制链接]

刺使

Rank: 6Rank: 6

听众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5 1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旅游”一词,从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前几天,一档电视访谈节目里播出的旅游话题说,我国旅游热兴起大约在改革开放以后的90年代,到2000年的时候达到高潮。

你知道吗,40年前人们是怎样旅游的?

严格讲,那时候还没有旅游一说。说白了就是借因公出差之机,到一些名山大川开开眼界,长点知识。或者绕道到一些著名的景点游览一番,拍几张黑白照,到此一游。

我的第一次出游是在70年代,有幸到北京、上海、杭州、上海、南京等10几个省市一行。当然是借公出之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刺使

Rank: 6Rank: 6

听众
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9-15 15: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刺使

Rank: 6Rank: 6

听众
5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9-15 15:58 | 只看该作者
那时候出差不像现在,只要有钱就什么也不用愁了。

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那么问题来了,因为那时候吃饭需要粮票。粮票分为地方和全国两种(地方就是省内)你要是出省的话,就必须使用全国粮票。怎么办?到粮店用粮食证换取全国粮票,还要扣除一定的细粮和豆油(地方粮票不扣豆油),但必须保证粮证里存有细粮。

那时候细粮和豆油是按量供应的。就是说每人每月28斤粮食中,其中细粮为多少斤,剩下的就是粗粮了。例如:玉米碴子、高粱米、玉米面、小米等等。每人每月供应的豆油为3两,可能各地情况不同,供应略有差距。

有句俗话说得好:谁家过年不吃一顿饺子。这话一点不假,真就是只有在年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饺子。为啥?没有面呗,每人每月2斤,好干啥啊?

说了半天还没完,尽管如此你去粮店还不一定能够换到全国粮票,因为那时是计划经济,一切都是按计划行事的。没有的话,就得等,说不定几天。如果粮店有认识的人,就好办多了。

顺便说一句,那时候的粮票可是好东西,既可以换钱,又可以换鸡蛋、换物,金贵着呢。当然了,还有布票、肉票、自行车票,就连买双呢绒袜子还要票呢。那个年代啥不要票呢?买块豆腐还要票呢,更别说糖蛋奶了,没有票就啥也不能买。要知道,那时候像什么卖肉的、卖粮的工种,可是香着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刺使

Rank: 6Rank: 6

听众
5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9-15 16:0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介绍信。在当时的情况下,唯一能够证明你身份的时介绍信。说白了没有介绍信一事无成。出门总要买车船票吧,要介绍信;住宿吧,要介绍信;到单位办事,还要介绍信;否则就没有人接待你。(笔者当年出差就是到厂家购买变压器,有介绍信也不行,还的求爷爷告奶的,用当时的官话讲,这叫计划经济,你需要的东西是计划外的。)更有甚者,住在亲戚朋友家也得有介绍信证明身份,否则有可能被当地派出所当成盲流人员拘留遣返。

过去那是干啥都要介绍信,现在是要身份证。

当时住宿那叫一个紧张,记得我们到达北京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首先要在北京车站一个叫进京接待办的地方登记住宿,由他们给你分配你要住在哪个地方。当然也不是无理由的,是根据你办事就近的地方。由于我们是途径北京,对不起只能住浴池,根本就不给你安排地方。浴池就浴池吧,还能免费洗澡,心里自我安慰。就是有两点不爽,一是浴池里味道不好闻,二是第二天一大早就被请出浴池了。哈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刺使

Rank: 6Rank: 6

听众
5
5#
 楼主| 发表于 2015-9-15 16:02 | 只看该作者
北京两天住了两宿浴池,借此机会游览了故宫、天坛、颐和园、北海、动物园等景点。现在看来,门票那叫一个便宜啊,故宫1角钱,像天坛等小的景点几分钱。故宫里什么珍宝馆、钟表馆随便进,什么金銮殿、乾清宫随便看,甚至还能到龙椅上坐坐,哪像现在不是单独收费,就是用绳子拦起来让游客在门外看。

可能有人说,门票便宜那时候挣得也少啊,咱们算算账。那时候月工资按30元计算,每月可以进故宫300次,现在工资按5000计算,每月可以进100次。哈哈,明白了吧。块八角钱就能进饭馆吃一顿饭,而且还能喝点小酒。我现在还记得到当年在武汉进修,每盘炒青菜仅仅3分钱,一碗红烧肉1角钱。

住宿也很便宜,也就是块八角钱吧,反正也没有啥好的条件,10几个人一屋,就算不错的了,管你是哪一级的干部,当时就是这条件。在北京我曾住过几百人的大礼堂,男女分开,厕所公用,没有澡堂,也不分号,找个地方睡就行。现在看来,还登啥记啊,找个地方睡不就行了,反正总也没有满员的时候,就没有那心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刺使

Rank: 6Rank: 6

听众
5
6#
 楼主| 发表于 2015-9-15 16:02 | 只看该作者
别说咱没住过高级旅店,当时还不象现在叫啥酒店饭店啥的。记得76年为地方政府给哈尔滨的北方大厦运送珍贵山产品之际,曾免费住了两夜。要知道这可是专门为接待苏联专家而建设的,那叫一个豪华,那叫一个舒坦。现在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很可惜,北方大厦早已改为商业用途,不在作为酒店了。

话扯远了,继续旅游的话题。

那个时代出门都讲究照几张人像,再写上几个字,证明到过这些地方。哪像现在以拍摄景物为主,搞个游记、攻略啥的。拍摄神器当属国产海鸥相机了。我记得当时特意借了一台120的海鸥203相机,可以拍

6 X6的12张或6 X4.5的16张,胶卷是广东汕头生产的公元胶卷。回来找家照相馆,冲洗当时看来很大的照片,其实就是120底片大小。哪像现在动不动就是8寸、10寸或者12寸的。要知道出门个把月,两个胶卷就够了。

当年,能有这样一部相机,那可是比什么都拉风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刺使

Rank: 6Rank: 6

听众
5
7#
 楼主| 发表于 2015-9-15 16:03 | 只看该作者
当年出门住宿和车票是头等大事,下车的第一件事是必须找到当天要住在哪里,第二件事就是下一站的车票。哪像现在不管是车票还是住宿,只要有网络就能解决了。记得那年从上海返回哈尔滨,车票就排队等了6天,就象现在春运一样紧张。不管咋地现在春运好歹能提前多少天购买,那时候是办不到的。

飞机和软卧不是随便坐的,普通人有钱也不行,那得够级别。怎么证明?介绍信或工作证。那一年,我们3人一起买了3张软卧票,上车的时候遇到麻烦,要介绍信证明身份,其中一人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无奈被请到硬卧车厢。现在想起来很可笑……

要说出门的行头,那可就简单多了。现在出门旅游的人,动不动就是大旅行箱、大背囊等等。吃的、喝的、电脑、单反、还有换洗的衣服。过去怎么能比啊,我们那时候出门就是一个旅行袋,一个大茶缸子和一个饭盒,全部都在这里了。条件好的还能带件换洗的内衣,条件不好的就只能晚上洗白天穿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刺使

Rank: 6Rank: 6

听众
5
8#
 楼主| 发表于 2015-9-15 16:04 | 只看该作者
前面说过,那个年代无论啥东西都要票,按计划供应。出门在外也没啥买的,没有票你买啥呀,因此说即使出趟远门也花不了多少。出差个把月,回来后发生的的旅差费才几百元钱……

关于旅行,我能说的其实还有很多。

在这里,我要对那些中老年朋友说一句,过去,受经济条件约束,我们不能实现自己的梦。现如今儿女大了,经济条件也好了,趁着还能走能撂,还等什么?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段旅行,好像一次远行,感受路,而不是赶路。从不停下脚步,奔向梦中的远方,永远不要停下发现美的眼睛。

旅行最最重要的是心态。永远去发现美,而不是用想象去丈量中间的差距。让你的心宁静的去呼吸,去经历不一样的细节。旅行的意义本就不是目的地,想多远,就走多远。身体健康的时候,把每一分钟都活到极致!这是一位驴友经典话语,当然也是我的心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9最佳指标

QQ|站点首页|手机版|小黑屋|帮助中心|桂ICP备14001964号

GMT+8, 2024-6-2 04:31 , Processed in 0.16534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4-2014 早晨网股票论坛欢迎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